“电力加速”(Speed to Power)计划在9月18日正式推出,美股核电股应声暴涨。核能新创 Oklo(OKLO)一度单日飙升超过30%,而这一趋势在降息周期与AI电力需求爆发的双重推动下仍在延续。
全球能源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。美国若重建核燃料供应链,势必掀起核能产业复兴潮,带动美股电力基建股从防御型产业转型为成长型产业。
01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,核电产业迎复兴
核电产业正迎来数十年来最大的政策红利。特朗普政府推出的“电力加速”计划,旨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供电网络,而核能被置于美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。
这一政策导向并非空穴来风。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爆炸性成长,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。美银预测,到2026年全球AI资料中心耗电量将超越整个日本。
在AI推动能源需求20年来首次大幅攀升的背景下,核能因其低碳且稳定的特性,成为理想的基载电力来源。
美国能源部已明确表示要重建核燃料供应链,展现长期发展核能的决心。监管方面也在持续优化,核能执照审批时限从4年缩短至2年,大大加速了核能项目的落地进程。
02 核电ETF水涨船高,龙头品种表现亮眼
在核能产业复苏的大背景下,核电ETF成为投资者参与这一趋势的高效工具。其中,VanEck铀与核能ETF(NLR) 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。
截至2025年9月22日,NLR净值已达140.03美元,年内涨幅超过68.87%。该ETF规模约24亿美元,总管理费率为0.56%。
NLR的投资策略是追踪MVIS全球铀与核能指数,将其总资产的至少80%投资于构成基准指数的证券。它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投资,从铀矿开采到核电站运营,再到核技术公司均有所涵盖。
除了NLR,全球还有多个核电主题ETF表现活跃。Sprott铀矿ETF(URNM)权重高度集中于铀矿企业,而国内的新光美国电力基建ETF(009805)近期也创下挂牌新高,其核能发电概念股占比达24.76%。
03 NLR核心持仓解析,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
深入了解NLR的持仓结构,有助于把握核电产业的投资脉络。截至2025年8月数据,NLR前五大持仓占比超过32%,集中度相对较高。
其最大持仓星座能源公司(Constellation Energy Corp)占比7.24%,是美国最大的核电站运营商之一。随着AI数据中心与核电企业签订长期购电协议,这类电力公用事业公司成为直接受益者。
第二大持仓卡梅科公司(Cameco Corp)占比7.01%,是全球铀矿开采领域的龙头企业。铀作为核能发电的核心原料,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型模块化反应堆(SMR)技术公司在投资组合中也占据重要位置。例如Oklo公司虽然市值不大,但年内涨幅惊人,反映出市场对核能创新技术的高度期待。
04 波动中前行的核电板块,机遇与风险并存
核电板块近期表现出较大波动性。在经历了前一周的强势上涨后,9月25日盘前交易中,核能和铀股普遍出现回调。Oklo下跌15%,Nano Nuclear Energy下跌7.0%,Centrus Energy下跌6.3%。
这种波动性源于多方面因素。一方面,核电产业与政策导向紧密相关,任何政策变动都可能引发市场剧烈反应。另一方面,核电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、资本需求大的特点,使得相关企业的业绩存在一定不确定性。
此外,技术路线竞争也是潜在风险因素。核聚变技术首次有了“8-15年内实现商业发电”的明确时间表,这可能对现有核裂变产业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通过ETF分散投资是降低个股风险的有效策略。同时,采用分批加码的方式参与核电主题投资,可以平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05 核电ETF投资策略,如何把握历史性机遇
面对核电产业的历史性机遇,投资者应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?财富管理专家建议,投资者可优先布局高含“核”量的美国电力能源相关ETF,并采取“核心+卫星”的资产配置策略。
将核电ETF作为长期持有的核心资产,搭配AI、半导體等科技股作为卫星投资,既能把握能源革命带来的红利,又能分享科技创新成果。
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,可以关注核电产业链的不同环节。正如第一上海证券的报告所指出的,上游企业锚定资源具有高确定性,而下游企业则具有更大的叙事空间和估值弹性。
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几个关键指标:美国2026财年预算对战略铀储备的拨款额度、现货铀价走势以及科技巨头签订长期核电购电协议的进展。
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核电ETF的短期表现和长期趋势。
未来展望
未来十年,美国核能概念股与电力基建股有望持续受益于AI与能源转型的双重趋势。田纳西州正在建造的首座商用先进核能反应堆,预计2030年开始为Google数据中心供电,标志着美国“核能复兴”正从研发走向商转。
随着降息周期开启,全球追求能源自主可控的趋势日益明显。核电不再仅仅是能源问题,更是国家竞争的战略制高点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一变革中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。